病害是葡萄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威胁。进入8月,北方的降雨明显多了起来,露地栽植的葡萄有的刚开始果粒膨大,有的接近转色成熟。霜霉病、白腐病、炭疽病、房枯病、褐斑病、水罐子病、酸腐病等病害也进入盛发时期,其中尤以霜霉病和白腐病发生最为严重。然而,很多果农因为不了解病害发生的规律,没有提早预防,等到发病了再手忙脚乱地防治,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,还会增加农药的使用量。
其实,应对葡萄各类病害,预防方为上策。因为侵染性病害有一个侵染、发病和再侵染的过程,往往发现病斑的时候已经是病害后期了,此时采取措施很难见效。所以提早做好预防,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也是减少农药使用的关键。
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葡萄的生长规律、病害的特点、天气对葡萄和病害的影响等,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有针对性地提前采取措施。同时要注意有主有次,重点控制住霜霉病、白腐病、炭疽病和房枯病等主要病害,及时驱鸟杀虫,合理施肥,就可以有效减少酸腐病、水罐子病等次要病害的发生。
总体来讲,在果粒转色以前,多阴雨天气,重点防控霜霉病,喷施以波尔多液或其它铜制剂为主,和嘧菌酯、恶唑·霜脲氰、代森锰锌、霜脲锰锌等杀菌剂交替或混用;闷热天气注意炭疽病、褐斑病等,喷施苯醚甲环唑、丙环唑、福美双、吡唑醚菌酯等;转色期开始,防控重点转为白腐病,兼治霜霉病、酸腐病和炭疽病等,解袋后立即用苯甲·丙环唑或嘧菌酯+苯醚甲环唑涮果,然后,视天气和病情喷药防控,并做好驱鸟防虫工作。(果业通)